“每天只要还有一份隐患报告未签字确认,我的工作就不会结束。”在当升科技攀枝花首期项目现场办公室,来自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项目管理部的徐越,合上刚审核完的承包商安全日志,沾着水泥渍的工装袖口下,是一份被翻皱的《项目安全风险管控清单》。作为攀枝花项目的安全工程师,他用最朴实的行动,统筹着EPCM团队、监理方及十余家承包商的安全工作,为公司编织出一张无死角的安全防护网。本期“企业文化践行者”,小编带你走进这位“攀枝花项目的安全守护者”。
采访人:作为公司攀枝花项目安全总负责人,你如何确保“安全第一”不是空话?
徐越: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、综合治理”是工程安全管理的原则,但安全管理不是坐在办公室指挥,而是靠制度和检查说话的。2024年,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组织了2场安全策划,举办了49次安全培训,排查整改了3132项安全隐患……这些数字背后,是对每一位项目人员生命安全的承诺。
说到这,一旁的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补充道:“徐工作为甲方,每天都跟着我们巡检现场,天天20000多步,哪怕是脚手架扣件轻微松动这种常见情况也不放过。就连雨水池刷涂料都有安全风险管控预案,即便是通风管设置也都有严格的标准。跟着他干,真的学到了很多。”
采访人:你如何确保各家承包商的安全管理人员能够真正发挥作用?
徐越:我先是建了一个安全承包商筛选机制,通过严格面试、试用,选拔出一批年轻、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,搭建“核心团队”。他们思维活跃,学习能力强,然后再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理论培训和实战巡检,提升人员职业素养。
一旁的监理耿友华接过话茬,指着电脑上的安全奖惩情况表说道:“徐工通过检查表量化评价各承包商现状,每周例会通报相关结果,每月打分、排名,根据情况对排名末位的承包商采取督办、约谈、叫停、黑名单等分级管控措施,并且结果与主责工程师绩效相挂钩。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哪怕是做工程的‘老江湖’都不敢敷衍了事,有时还主动来请教改善的方法。”
采访人:如何让工人从“要我安全”变成“我要安全”?
徐越:除了完成的制度机制和奖惩管理,要想提升工人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,还得从心理入手,让他们对安全工作真正产生认同感。有了认同感,他们就有了自驱学习的动力,就会开始主动注意安全问题。对此,我组织开展了“百日安全”活动,鼓励一线工人参与安全管理,及时对优秀个人、班组进行表彰。去年,我们承办了攀枝花市建设工程“安全生产月”启动仪式暨防汛、防地灾和应急疏散演练观摩会,260余名住建系统领导和行业人员现场观摩,反响很好。这不仅展示了公司的实力,也为当地在建项目树立了安全管理标杆。
参与演练的工人老陈激动地说:“我第一次当演练主角,特别自豪。现在大家都主动找隐患,相互提醒注意安全。”其他工人听闻纷纷发言:“就是这样,你说谁不想高高兴兴上班,平平安安回家呢。”
采访人:入职公司以来,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
徐越:一个是,我受邀在矿冶集团作安全管理培训班授课,这既是对我日常工作的肯定,也充分说明攀枝花的安全工作得到了集团认可。另一个是,我撰写了“关于新型低成本接地装置”的专利,提供了一种利用磁力构件实现可移动的新型低成本接地装置,克服了临时用电设施的不可移动、安装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,且装置学习难度低,实操简单,无需专业电工即可上手操作,适合大规模生产和推广,这比拿奖更有成就感。
采访结束时,夕阳的余晖洒在工地上,徐越又戴起安全帽,走向远处的施工区域。他的身影渐渐融入暮色,那份对安全工作的执着与坚守,在这片工地上熠熠生辉。从每日巡查到创新管理,从团队建设到文化引领,徐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安全第一”的深刻内涵,也激励着更多当升人在安全管理的道路上行稳致远。